土壤团粒结构作为土壤物理性质的重要组成部分,它对土壤肥力、水分保持、透气性等方面都具有显著影响!通过对土壤团粒结构的测定,一方面对于评估土壤质量、指导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,同时也能帮助科研人员了解土壤的稳定性和渗透性,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。那么土壤团粒结构一般都是怎么测的呢?
土壤团粒结构怎么测?
一、筛分法
筛分法是最常用的土壤团粒结构测定方法之一。它通过将土壤样品经过一系列不同孔径的筛子,分离出不同粒径的土壤颗粒,从而得到土壤团粒结构的分布情况。根据土壤样品在水中的崩解情况,筛分法又可分为干筛法和湿筛法。干筛法适用于测定非水稳定性大团聚体,而湿筛法则用于测定水稳定性大团聚体。
(1)干筛法:将土壤样品晾干后,按一定的筛孔大小进行筛分,得到不同粒径的颗粒,并计算出各粒径颗粒的百分含量和粒径分布情况。
(2)湿筛法:将土壤样品在一定的水分下过筛,得到不同粒径的颗粒,并计算出各粒径颗粒的百分含量和粒径分布情况。湿筛法通常用于测定水稳定性大团聚体,因为水稳定性大团聚体在水中不易崩解。
二、土壤团粒结构分析仪
随着科技的进步,土壤团粒结构分析仪逐渐成为测定土壤团粒结构的重要工具。以托普云农研发生产的土壤团粒结构分析仪为例,它能够有效分析土壤中的钙、镁、有机质、菌丝等胶结起来的土粒,确保分析后仍然维持原来结构,通过分析清楚当前土壤所存在的问题,并根据测量的数据,更加有效地制定出团粒结构的培育方案,从而形成理想的土壤结构,为农作物产量提供重要的基础保证。

以上就是有关土壤团粒结构怎么测的全部内容,如果您有任何关于土壤仪器方面的需求,欢迎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为您提供专业的服务及技术支持!